2017-04-30 张旭兴
春秋第一霸主叫小白

我们都知道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他在位的43年间,曾九合诸侯,尊王攘夷,联合中原各国,共同抵御蛮、戎等部落侵入中原,对华夏文明的保护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比天下共主周天子还要霸气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却有一个现在看来很卡哇伊的名字——小白,我一直在想,当年齐桓公如果需要给蛮夷部落下战书,而且落款是姜小白的话,会不会被野蛮而剽悍蛮夷首领打趣笑话呢?

为什么一国之君会取一个现在看起来和他身份并不匹配的名字呢?原因就是先秦时期无论哪一个阶层,人的名字都还不像后世一样的被赋予诸多内涵,名字在那个时代就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例如春秋小霸郑庄公就取了一个现在看起来简直比阿毛阿狗还要随意的名字——寤生。

古语“寤”同“牾”,逆的意思,寤生就是倒着出生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脚先出来造成难产的意思,当时没有剖腹产,寤生可让自己的母亲武姜受了一番折磨,于是武姜从来不待见这个儿子,在庄公即位后武姜还勾结自己的小儿子造大儿子的反,庄公悲痛不已,处死自己的弟弟后,又将母亲赶到颍,立誓不至黄泉不再相见。

可庄公毕竟是个大孝子,后来为了既不违背誓言,又能与母亲相见,于是掘地至黄泉(其实就是黄色的地下水),在地道里和母亲相见,这就是广为人知的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

和先秦的人们相比,后来的人对名字就比较讲究了,如果取了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名字怎么办呢?很简单,自己重新改一个。例如汉高祖刘邦本名刘季,就是刘四的意思,活脱脱一个农村娃的名字,后来高祖为了让自己显得比较有文化,就改名为刘邦,邦者国也,刘邦这名字,简直就是专门为帝王量身定做的。

后来刘邦的第一号铁杆粉丝,明太祖朱元璋也模仿自己的偶像,将自己的名字由朱重八几经折腾,先是改成兴宗,后来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又改为德裕,最后敲定为朱元璋,之所以叫重八,就是因为他是八月初八出生的。璋,古玉器名,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一看解释就是高大上的节奏,而朱声同诛,朱元同诛元,朱元璋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授命于天,将要代元而王天下的真命天子。

从刘季改名刘邦可以看出 ,秦之后,人的名字已经颇有讲究了,到光武中兴,刘秀在洛阳称帝,建立东汉王朝时,人们除了对人的名字讲究,就连地名也很有讲究,刘秀觉得大汉五行属火,而洛阳的“洛”字带水字边,水克火,不利于东汉基业兴盛,于是将“洛阳”改名“雒阳”,再到三国之后,曹魏一统天下,高祖文皇帝曹丕觉得东汉属火德,火生土,那么自己的大魏天下就应该属土德,但是土乃水之牡,而水其实呢对土是很有好处的,于是曹丕立即下令,将“雒阳”改回“洛阳”。

就这样,“洛阳”终于还是今天的“洛阳”,不然继续沿用“雒阳”的话,对于书写来说可真是一个莫名的小烦恼。不过取名遵从五行生克的规律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不但没有被淡化,而且还成了一个商机,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八字取名改名的摊点,据说收费还不低呢。

这个商机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很多人在年幼时在老家取名字,父母觉得用方言读起来很顺口,可是自己长大了突然发现用普通话读起来就特别别扭,也有人的名字承载了父辈的某种期冀,例如招弟、来福、旺丁之类的,觉得不够优雅,于是就打算改一个名字,如果改不了就只好默默的忍受,然后发誓要给自己孩子取一个好名字,至少是好听的、优雅的、或者是个性的名字。

恰巧五行生克的理念发展到今天,早已深入人心,山里的老大爷都知道金木水火土,然后小学生都能随口说出一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加之算命先生的大肆宣扬,让很多人坚信,取名就该遵从五行生克的道理,合天道才能福禄寿全,少灾少难。

可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要改一个能够得到官方认可的名字,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种证件档案,决定了我们到一定年纪之后,改名字就基本就不太可能了,除非是像金庸、路遥和莫言一样的大作家,可以让大众忘了其本名,而只知道其笔名。

当然也可以像陕西房姐龚爱爱一样,神通广大到可以拥有多个户口,然后你就可随便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字了,但这件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同时也是不被提倡的一种做法。



说点什么吧(为回复及时,请直接关注宣威之窗微信公众号,在微信中留言)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